2009年6月3日 星期三

日月潭國家風景區












七星鱧 Channa asiatica
別 名:鮕呆、月鱧
分布習性:環湖道路旁的小水溝或溼地中。
生態特徵:體型長圓柱形,頭部像蛇,頭部眼後具2黑色縱帶。身體有8-9條倒ㄑ字形黑色橫紋。生態簡介:從前的農家常將七星鱧放養在水井中,藉以清除掉入水中的昆蟲。因為不敵外來種泰國鱧的競爭,對環境污染的忍受力低,族群數量已經很少。底 棲性,常生活在河川、深潭、水庫、湖泊、池塘或沼澤之洞穴中,對環境適應力很強,能生存在低溶氧的水域,屬肉食性的兇猛魚類,主要以小魚、小蝦、水生昆蟲等為食物。

烏鴉鳳蝶 Papilio memnon heronus
別 名:孔雀鳳蝶、烏鳳蝶、碧鳳蝶
分布習性:在全省中低海拔的山區都有分佈。




形態特徵:前翅主要呈綠色的金屬光澤,後翅則有些個體是偏藍色系,有些個體是偏綠色系,更有些個體是色澤十分黯淡,個別差異極大。翅膀背面表有極為華麗的藍、綠色反光鱗粉,腹面在後翅內側散佈有褐色鱗,外緣卻有一串橙紅色與紫色鑲成的弦月紋。
生態簡介:只要有食樹的地區附近,就可以發現烏鴉鳳蝶,食茱萸是較常見的食樹,烏鴉鳳蝶最喜歡冇骨消上吸食花蜜。


鬼艷鍬形蟲 Odantolabis siva

分佈於全省中、低海拔山區。成蟲以7~9月數量較多分布習性:中南部日月等水庫,棲息於河川之中、下游。形態特徵:前胸背板有尖銳的突起。鬼艷鍬形蟲的翅鞘烏黑亮麗,乍看之下很像剛用鞋油擦亮後的名牌皮鞋,其實那正是鬼艷鍬形蟲翅鞘的原色,也是鬼艷鍬形蟲的主要特徵。翅鞘非常光亮美麗,所以得到『艷』的美名,體長從4~9.2公分都可發現。

生態簡介:鬼艷鍬形蟲的幼蟲食性複雜度幾乎僅次於扁鍬形蟲,大部分的朽木都會攝食。木屑及腐植土也吃,但是似乎較無法忍受溼度太低的環境。鬼艷鍬形蟲成蟲大量出現的時間在8月左右,成蟲在交尾產卵後即死亡,成蟲無法過冬。



綠繡眼 Zosterops japonica
分布習性:環湖生態步道的樹林下常見。
形態特徵:眼先黑色,眼周圍白色,呈C字形。其背面大致為黃綠色,為主要特徵。喉至下胸至腹污白色,尾下覆羽黃色。
生態簡介:在台灣為普遍留鳥,出現於平地至低海拔之樹林地帶,常成群穿梭於樹枝間,以花蜜、果實、昆蟲為主食。




大冠鷲 Spilornis cheela
別 名:蛇鷹、蛇鵰




分布習性:中低海拔山區,常棲息於森林,喜歡佇立於視線良好之高處。
形態特徵:飛行時,尾羽有一白色橫斑。雌雄同色,頭上有黑白相間的扇形羽冠。後頸及體背面暗褐色,翅膀上有白色細斑點。
生態簡介:產於台灣的大冠鷲為台灣的特有亞種,為普遍的留鳥。常見的日行性猛禽,較常見到一、二隻,山區森林邊緣較開闊處,是牠們最喜歡的獵場。大冠鷲通常仰賴熱氣流飛翔。飛行技巧不很靈巧,雖是猛禽,常被較小之鳥類,如烏鴉等追逐。大冠鷲最被容易發現的時間是其在天空利用氣流盤旋時發出「忽一忽一、忽溜、忽溜一」的聲音。

黃嘴角鴞 Mountain Scops Owl
分布習性:分布於2500公尺以下山區的森林中,但以1000~2000公尺的地帶數量較為普遍。
形態特徵:牠全身大致為斑駁的黃褐色,顏盤清楚,邊緣有疏落的黑斑,嘴黃色,角羽明顯,這就是牠 「黃嘴角鴞 」名字的來源。牠屬夜行性,在夜晚以捕食昆蟲及小型鼠類、蜥蜴等為食,白天躲隱密處休息。但牠單調、兩音節、連續的哨音,「嗚、嗚」,「嗚、嗚」,卻是時有所聞。
生態簡介:一般鴟鴞科鳥都有很好的保護色來掩飾自己的行蹤,為適應黑暗中活動,其特化部份除眼睛、耳朵外,一身柔軟的羽毛,尤其飛羽邊緣的纖毛構造,充分發揮消音器的功能,讓牠在暗夜中能無聲無息的飛行,避免驚擾獵物,順利獵捕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